
使飞机轮胎胶囊成功定位,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为大型轮胎制造商提供独家轮胎胶囊,实现世界领先的技术突破。在国内轮胎胶囊领域,威海润通橡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通橡胶”)就像一个“领导者”,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并获得了山东省制造业的个人冠军。
润通橡胶轮胎胶囊及空气弹簧减震器件产能效率显著提高。当被问及润通橡胶“领先”行业的秘密时,润通橡胶副总经理于红海一言打破了“机遇”——专注于创新,深耕产品。公司收入的4%全部用于创新研发新品。对于润通橡胶来说,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件“刻入DNA”的事情,也是其稳定行业领先地位的制胜法宝。
在智能密炼中心,四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加快生产。密炼中心主要涉及混炼过程,类似于“蒸馒头”前的“和面”过程。改进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提高最终产品的稳定性。“我们淘汰了原来人工操作配料、混炼、制片、制片的旧设备,改为全封闭的上附机系统。智能混炼系统和下附机系统显著提高了稳定性和生产效果。”润通橡胶技术部部长楚俊鹏表示,技术改革后,生产效率提高了60%以上。
密炼中心的全面升级是润通橡胶设备升级和加强技术改造的缩影。近年来,润通橡胶“启动”轮胎硫化胶囊、大型模具在线激光自动清洗等多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轮胎内胎产品一致性达到97%,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创新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上,更体现在产品技术上。以润通橡胶为普利司通轮胎配套的飞机轮胎胶囊为例。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内胎和图案的独特设计,成功实现了飞机轮胎胶囊的本地化,打破了长期以来飞机轮胎需要进口的局面,使用寿命比以往提高了300%以上;内地马牌独家供应的胶囊由模压工艺向注射工艺转变,实现了世界领先的技术突破。目前,该技术已申请专利。
利用创新迎接挑战,寻求突破。据统计,润通橡胶的研发投入全年可占公司收入的4%。在技术创新不断升级的“东风”和文登区科技局的帮助下,润通橡胶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深耕新旧产品轨道“双管齐下”。润通橡胶原名文登市第二橡胶厂。改造后,从事EVA大片产品、三角带、发泡材料、拖鞋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随着产品的增加,人力、物力和精力开始分散。为了专注于产品,以2007年企业搬迁为契机,润通橡胶“痛切”了多个品类,只保留了一款汽车内胎产品。
重点明确市场对口。2007年,仅项目内胎单项收款就达到5500万元。当年总收入1.98亿元,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成为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随着轮胎内胎行业地位的日益稳定,润通橡胶的工业领域开始扩展到轮胎领域的其他橡胶产品配件。这一次,润通橡胶仍然只关注一个目标——轮胎胶囊。锚定产品,深入研发。以1200规格的轮胎胶囊为例。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产品的平面位置只能达到7-8mm,而润通橡胶生产的产品可以薄到6mm,导热性和硫化速度也有所提高。初军鹏算了一笔账,6mm1200规格的轮胎胶囊完成硫化只需58分钟。与7-8mm薄的产品相比,平均每辆车可生产30多个轮胎胶囊,成为更多商家选择的“优先级”。
目前,润通橡胶的胶囊业务持续增长,占据国内市场近30%的市场份额,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企业再次主动转型升级,竞争橡胶空气弹簧轨道——投资2亿元,新橡胶空气弹簧减震器件生产线,产品使用寿命达到700万次,远高于国家标准。同年,润通橡胶与天润工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智能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目前,天润智能控制开发的13种规格产品样品已交付,其他规格的空气弹簧产品已成功开发近100种。今年,该公司预计将实现5.6亿元的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