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中国轮胎市场的质量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公路运输大国,我国道路上每日存在数十万计的问题轮胎,如同流动的定时炸弹,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国内某轮胎商业投诉网站在过去一年中接收到大量关于轮胎质量问题和服务的投诉,其中外资轮胎品牌占据较大比例,达到65%。
数据显示,外资品牌乘用车轮胎投诉尤为集中,这与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较高有关,但同时,国产轮胎品牌的问题投诉也不容忽视。中国轮胎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品细节处理和品质把控仍有待提高,而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主在购买中高端车型后,维权意识增强,对轮胎安全性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他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
从投诉的具体原因来看,开裂和过度磨损成为了轮胎投诉的两大热点问题,随后则是鼓包和爆胎现象。轮胎正常使用会有磨损,但如果磨损程度超出正常范围,车主便有理由质疑轮胎的质量。许多车主提供的照片显示,轮胎在短期内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疑为轮胎制造工艺存在问题。然而,当车主遇到此类问题寻求赔偿时,轮胎店或厂家往往会将其归咎于车主使用不当,导致理赔过程异常艰难。
鼓包和爆胎则是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在此背景下,广大车主务必定期检查轮胎状况,确保行车安全。同时,轮胎生产企业应当强化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严禁任何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投诉者中,个人用户占比接近九成,凸显出个体消费者在面临轮胎质量问题时,维权难度较大。面对这一现实,车主们需要借助投诉平台和相关法律途径,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轮胎企业也需要正视消费者诉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