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4月15日曝光9家企业的13种铬超标药用胶囊产品以来,“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连日来,各省市迅速启动了围剿问题胶囊的调查行动,作为胶囊生产原料的明胶业内大小企业均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业界人士表示,对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化学品应加强监管、补好漏洞。作为此次“毒胶囊”事件的主角,明胶行业面临整肃风暴,或将迎来行业洗牌。
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河北阜城县的学洋明胶蛋白厂、江西弋阳县的龟峰明胶厂等企业,将用皮革下脚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出售给“胶囊之乡”浙江新昌县的胶囊生产企业,制成的铬严重超标的空心胶囊又顺利进入全国各地的制药厂,最终成为各种品牌的胶囊药品流入市场。
事件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相关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4月16日,阜城县政府表示,当地明胶生产经营企业将一律停业整顿,对非法生产企业一律取缔,捣毁其生产设施,对原料及产品一律就地封存,并由相关部门立即对其产品销售去向进行追查。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秘书长姚龙坤表示,少数企业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明胶市场秩序,同时也给正规明胶生产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使整个行业的信誉受到极大的伤害。业内人士表示,药用胶囊使用工业明胶作原料,是企业受利益驱动,没有严格执行药品相关标准,而有关部门又疏于监督造成的。1吨食用明胶原材料动物筋骨皮的价格在2000~3000元,而工业皮革废料(俗称“蓝矾皮”)1吨仅需100~200元。明胶生产是整个链条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也是安全事件的源头。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等表示,截至目前国家一直没有对医用辅料生产实施过程管理。为了确保明胶行业的生产销售合规合法,应该对明胶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从源头上杜绝以工业明胶冒充药用明胶的行为。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社会对于明胶行业整治呼声的增强,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小型企业将失去市场,大型企业将重新整合资源,从而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