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科研团队近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不仅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对于橡胶树栽种区域的传统认知限制,成功在中国云南等较寒冷地区实现橡胶树种植,而且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有效解决了橡胶树种质资源稀缺及传统育种周期过长等关键难题。
该团队携手云南热作所等多家单位,历经40载辛勤耕耘,共育成8个具有突出耐寒抗风性能的高产橡胶树品种,这些新品种在国内新植胶园的应用比例超过了80%,覆盖全国植胶总面积的39.7%,有力推动了我国橡胶树种植业由依赖进口品种向自主培育品种的成功转型。此外,科研团队研发出一套高效的橡胶育种技术体系,通过乳管分化与试割测产相结合的方法提前预估产量,运用室内模拟与实地大田试验双重验证手段鉴别抗风耐寒性,显著缩短了育种筛选的时间,使得橡胶树的育种周期从原有的40多年大幅度减至20多年。
在几代科学家的不懈接力下,从最初的植胶环境适应性探索,到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再到自主培育适宜中国热带北缘气候条件的新品种,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工作硕果累累。特别是以黄华孙所长为代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成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橡胶树耐寒抗风种质资源库,并在全球率先建立起橡胶树组培苗规模化生产线,解决了长期困扰植胶界的规模化繁殖问题。
其中代表性的优良品种如热研917、热研73397、热研879等因其卓越的抗风性能和高产特性,在我国海南、广东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橡胶树育种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尤其在新品种的推广中,诸如云研77-4等耐寒品种将种植区域扩展至北纬25.12度,有效解决了低温寒害问题,而热研917等抗风品种则显著提高了受台风影响地区的胶园稳定性和产量。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在持续优化传统育种的同时,正积极布局转基因和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图通过更加精准的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提升橡胶树育种的精准度与效率。随着自主育成的橡胶树品种和技术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天然橡胶领域的科技创新已然为全球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确保了我国天然橡胶的战略资源供应安全,助力国产天然橡胶制品满足高端需求,例如用于C919、ARJ21等国产飞机轮胎制造。